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托育服务改革势在必行,广大师生家长以及业内人士会有何看法呢?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采访。
广州市民崔女士的女儿马上满2岁了,身为双职工家庭的她为女儿选择了一家专业机构进行托育。“机构强调混龄教育,从1岁半到3岁的孩子都有。”她了解后认为,自己选的这家机构较为专业,女儿在里面能很快乐地成长。崔女士表示“:我觉得幼儿园开设托班挺好的。”
不过,家长对于幼儿园具体的托育服务提出了一定疑虑。“0到3岁的婴幼儿保育和幼儿园教育不一样,幼儿园办托班可能会照搬幼儿园教育模式,恐怕不适用于学龄前幼儿的教育。”崔女士直言。
目前,广东省内托育服务开展情况如何呢?记者了解到,广东部分民办幼儿园已经开设2至3岁年龄段的托班。珠海市金湾区容德幼儿园园长陈学东向记者介绍,该园目前开设了3个托班,共有约70名孩子,“服务时间和幼儿园的一样,上午7时半到下午4时半。如果家长到4时半还没下班,我们也提供晚托服务,最晚到晚上7时,孩子可以留在幼儿园吃晚饭”。
3月15日,国家卫健委发布的《家庭托育点管理办法(试行)(征求意见稿)》,对家庭托育的地点、收托人数、从业人员等提出规定。未来,家庭托育是否可以作为一种解决问题的途径,来缓解家长和园区的压力?
“只要办出品质,家长和孩子觉得满意,家庭托育当然是一种好方式。”在广州市天河区珠江新城猎德幼儿园园长陈蓓蓓看来,家庭式托育服务环境安全温馨、人数少,每个孩子都能得到更多的关注,从这些角度来看是一个积极的方向。但陈蓓蓓同时也认为,家庭托育门槛低、监管难,再加上3岁前的孩子难以像成人一样表达自我,其发展还有很多需要讨论的空间。
对于家庭托育这一服务模式,陈学东也表达了担忧,认为推行家庭托育最难解决的是监管问题。家长崔女士则更直接,她明确提出了反对观点:“我个人不看好家庭托育。作为家长,我更看重托育的质量。家庭托育的服务人员到底有着怎样的背景、有没有经受过专业训练,这些都是需要打问号的,而且有些托育点并不一定能够提供户外活动。”
在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前教育系主任樊晓娇看来,托育服务的长期目标应该是提高幼儿综合保教质量,增强对幼儿开端阶段的科学引导,实现从“幼有所育”到“幼有优育”的转变,“通过建立和推广保教质量体系,规范各类托育园的运行标准,提高保教人员的专业水平,更好地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行”。
针对幼儿园办托班的问题,樊晓娇认为,从大的方面看,当前社会总体生育水平持续下降,待新生婴儿潮退去,托育服务的后续供给会面临挑战。从小的方面看,3周岁以下的幼儿几乎不具备自我管理的能力,其照护难度和强度都远大于幼儿园的适龄幼儿,对保教人员的专业要求和耐心服务都是极大的考验。
樊晓娇建议,政府要认真摸清托育底数,以片区为单元,掌握新增幼儿状况以及潜在托育需求,建立与片区新生儿数据同步动态调整的办托机制。同时,要明确入托幼儿的条件,以就近入托为原则,依据调查所得基数和地区财政状况确定服务的范围;出台托育服务价格指导意见,明确托育服务的公益导向,防止把办托班作为幼儿园增收的项目;考虑新聘保教人员的待遇和身份,理顺聘用关系。 据新华网
Copyright 2015-2022 华中知识产权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:京ICP备12018864号-26 联系邮箱:2 913 236 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