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动员兵和美国大兵
“脖子右拧!”一听到这耳熟能详的四个字,大多数人脑海里想到的就是苏军的动员兵,其实这个梗是来自于,动员兵的一句台词For the Union!(为了苏联)只不过在游戏中,人物发音的谐音听起来就是脖子右拧。
(相关资料图)
其实这种谐音梗有很多。我们再来看看盟军的美国大兵。
How about some action(搞点行动怎么样?),如果大家要是下次玩游戏,选中了美国大兵,你就会隐隐约约听到一句:“他跑去拉屎!”,其实这个梗是大家容易被忽略的,主要就是因为相对于盟军而言,苏联的各种抹黑形象,早已深入人心,我们能想到的只有苏联被黑。
但其实单纯从动员兵和美国大兵的台词来看,也是有点细思极恐的感觉,对比他们台词你就会发现,盟军士兵的特点就是纪律性和命令服从,完完全全是一副正常军人该有的基本素质,不光如此,美国大兵的穿着和装备都要比动员兵更正规化。而反观动员兵这边,基本展现出来的就是浓厚的爱国情怀,下令攻击时候优先想到的都是为了祖国(For home country),甚至有时候都会对长官的命令产生怀疑(You are sure?)
2.工程师
首先从技术角度看,盟军和苏军工程师都是很专业,都能破解掉敌方基地车的内部建筑蓝图。但是在下令移动时候,能感觉到苏军的I will go(我这就到)要比盟军的I won"t be late(我不会迟到),显得更随意一些,其实和刚刚说的那个点有很大关系,盟军注重的是纪律性,所以作战单位的台词都会比较官方,而苏军更注重的是效率,所以只要能明白意思即可,不需要有太多的要求。
3.防空步兵和火箭飞行兵
说实话,在看到防空步兵翻译后的意思,我是有点吃惊的,尤其是那句At least I have a job(至少我有工作了),我是很难想的明白为什么设计师会给防空步兵加这么一句,再看到防空步兵的外型设计,真得让人细思极恐,这该不会是从哪个农民工临时拉征过来的吧。
再加上防空步兵受到压制时,Help me!Romanov!(救我!罗曼诺夫!)让我更加相信,这是罗曼诺夫不知道从哪里拉的人,因为大家要知道,在红警一代命令与征服里,当时苏军还是斯大林领导,苏军的步兵阵营是没有防空步兵这个兵种的。
防空步兵在PVP出场率很低,如果你说是为了压制火箭飞行兵,从性价比看,苏军防空履带车的机动性和防空炮的威力都是要强于防空步兵,所以还是见怪不怪了,只要想黑苏联,只有你想不到,没有设计师做不到的。
相对而言,火箭飞行兵这边就还是盟军那一套说词,但是有一点被飞行兵给说漏嘴了,那就是Fuel tanks are filled(燃料箱已满),
见惯了盟军那些高大上的超时空和光棱技术,但是最原始的科技盟军确实不行,火箭不能脱离燃料,这是盟军一直没有走出来的技术,其实从盟军为什么不用核武器,而选择了闪电风暴作为超级武器就能看得出来,盟军对原始的军事技术是很不在行的,你们仔细想想,盟军作战单位里,能用得上火箭和爆破那种攻击性的单位,简直屈指可数。
Copyright 2015-2022 华中知识产权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:京ICP备12018864号-26 联系邮箱:2 913 236 @qq.com